《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李素珍发布时间:2021-11-25浏览次数:10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植物生物学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261806

学时/学分

64/4

英文名称

Plant Biology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选用教材

植物生物学(4)周云龙主编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开课单位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主讲教师

邹峥嵘、邓荣根、段小华、柴纬明、刘再枝

大纲执笔人

邹峥嵘、邓荣根、段小华

大纲审核人

邹峥嵘


二、课程简介


《植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本课程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和生理生化等三方面的内容,考虑到大一新生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主要以讲授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知识为主,兼顾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们掌握主要植物类群形态解剖学特征,理解植物的分类系统,了解植物的系统进化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培养和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实现从高中学习方式向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巩固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

目标1:了解细胞学说的形成历程及主要内容,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等重要的生理活动过程;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不同类型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植物组织系统的概念;了解植物器官典型的形态学知识,掌握不同植物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结构功能观 (对应毕业要求3-13-2)

目标2:掌握生物界不同的分界系统及其依据,了解每个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在门、科等水平上掌握典型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代表种类和社会经济价值;理解植物不同类群的演化路线及亲缘关系,树立正确的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 (对应毕业要求3-13-2)

目标3:了解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的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理解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转化与能量传递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作用及其机理,树立正确的稳态平衡观 (对应毕业要求3-13-2)

目标4:基本掌握野外鉴定植物种类的方法,能够正确辨识所在社区(如校园和附近公园)的大部分植物,能科学归纳常见植物的典型特征,能够利用当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今后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对应毕业要求4-2)

目标5:通过学习水杉的发现与命名、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和生长素的发现等典型的植物科学发展史知识,使同学们深刻体会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兢兢业业的良好品质,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对应毕业要求6-2)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目标

5

3. 学科素养

3-1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水平上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生物学实验技能,理解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科前沿知识,了解生物科学前沿知识。



3-2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理解和掌握“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能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



4. 教学能力

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能根据中学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识特点,开展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能把乡土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史知识转化为生物教学资源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6. 综合育人

6.2学科育人

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能够利用中学生物学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五、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关系

课程

名称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植物生物学



H

L


M





六、教学内容、学时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主题)

(主要内容、目标要求)

学时

课程目标及关联度

课程目标

关联度

绪论

第一节 植物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节 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第三节 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学习植物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1

目标2

M

目标5

L

1

植物细胞与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增殖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第四节 植物组织

6

目标1

H

2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和营养器官的发生

第二节 根

第三节 茎

第四节 叶

第五节 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关系

12

目标1

H

目标4

M

3

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

第一节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二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2

目标3

H

4

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节 光合色素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和光合作用过程

第四节 光呼吸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

目标3

H

目标5

M

5

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 花

第二节 花药的发育与雄配子体的形成

第三节 胚珠与胚囊(雌配子体)的发育

第四节 传粉与受精

第五节 种子的形成

第六节 果实

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8

目标1

H

目标4

M

6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第一节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生长及其调控

第三节 光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四节 植物的生殖生长及其调控

第五节 植物的成熟、衰老及其调控

第六节 植物生长发育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4

目标3

H

7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第三节 植物命名法

第四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2

目标2

H

目标4

M

8

原核藻类(Prokaryoticalgae)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第三节 原绿生物(Prochlorophytes)

2

目标2

H

目标4

L

9

真核藻类(Eukaryoticalgae)

第一节 真核藻类概述

第二节 真核藻类的分门及依据

第三节 绿藻门(Chlorophyta)和轮藻门(Charophyta

第四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第五节 褐藻门(Phaeophyta)

第六节 红藻门(Rhodophyta)

第七节 真核藻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经济价值

2

目标2

H

目标4

L

10

苔藓植物(Bryophyte)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分类概况和代表植物

第三节 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2

目标2

H

目标4

H

11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和主要代表植物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3

目标2

H

目标4

H

12

裸子植物(Gymnosperm)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代表

第四节 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6

目标2

H

目标4

H

目标5

M

13

被子植物(Angiosperm)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

第四节 花程式、花图式和检索表

第五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第六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要

8

目标2

H

目标4

H

目标5

M

14

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第一节 植物进化的证据

第二节 植物进化的方式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

1

目标2

H

15

真菌界(KingdomFungi)

第一节 黏菌门(Myxomycota)

第二节 真菌门(Eumycota)

第三节 地衣(Lichens)

1

目标2

L

目标4

L

16

植物与环境

第一节 环境概述

第二节 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第三节 植物种群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节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目标3

M

目标4

H

17

 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一节 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

第三节 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

目标4

H


七、课程教学方法

《植物生物学》课程先后获批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共享育人计划项目线上课程、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智慧树、超星等大型网络课程平台建立了线上课程,已经持续运行3年,课程资源全面,能够有效满足教学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小组讨论和室外考察实践等。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本课程依托课程教学团队自建于智慧树平台上的《植物生物学》在线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时间占整个教学时数的40%左右,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安排学习,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掌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线下学习时间约占整个教学时数的60%,主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在学生线上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讲解、师生互动讨论等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解决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有效支撑课程目标1.2.3)

2. 室外考察与观摩实践

根据理论课教学的进度,每学期组织全班同学开展2-3次室外教学,开展植物观察识别活动。室外教学的场所安排校园和城市公园进行。通过室外教学,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植物识别鉴定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 (有效支撑课程目标4)

3. 小组讨论及研究性学习

组织同学们梳理《植物生物学》课程中涉及到的植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突破和重要事件,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追溯了解科学家在科学道路上的艰苦探索历程,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宝贵精神 (有效支撑课程目标5)

八、课程考核与评价

1. 评价主体

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包括线上学习评价和线下学习评价。线上学习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视频观看率、讨论发言情况、提问以及回答问题情况和线上课程的作业、考试完成情况;线下学习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互动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笔试情况。

2.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1:了解细胞学说的形成历程及主要内容,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等重要的生理活动过程;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不同类型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植物组织系统的概念;了解植物器官典型的形态学知识,掌握不同植物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结构功能观。

基础理论知识:植物体在细胞、组织、器官等不同层次水平上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分析应用能力:能够制作植物装片和切片,能够正确指认相关结构。

正确的结构功能观:能够科学描述植物结构特点,理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平时成绩:包括线上学习情况、线上线下互动情况和平时作业测试情况。

期末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课程目标-2掌握生物界不同的分界系统及其依据,了解每个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在门、科等水平上掌握典型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代表种类和社会经济价值;理解植物不同类群的演化路线及亲缘关系,树立正确的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

基础理论知识:生物界的分界,典型科属的代表植物及其形态结构特点、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

分析应用能力:能够科学学观察并记录植物的典型特征,判断植物的科属名称,判断常见典型植物的进化位置。

正确的进化适应观和稳态平衡观:能够正确理解不同植物类群的演化路径和亲缘关系。

平时成绩:包括线上学习情况、线上线下互动情况和平时作业测试情况。

期末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课程目标-3了解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的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理解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转化与能量传递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作用及其机理,树立正确的稳态平衡观。

基础理论知识:植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分析应用能力:能够应用植物生理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植物生理学现象,如黄化苗、向光性等。

正确的稳态平衡观:能够正确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正确的稳态平衡观。

平时成绩:包括线上学习情况、线上线下互动情况和平时作业测试情况。

期末成绩:期末笔试成绩。

课程目标-4:基本掌握野外鉴定植物种类的方法,能够正确辨识所在社区(如校园和附近公园)的大部分植物,能科学归纳常见植物的典型特征,能够利用当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今后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分析应用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的植物形态学知识和野外植物识别方法正确辨识周边常见植物,能够科学归纳所见植物的典型特征。


平时成绩:考查室外实践课上能够正确识别的植物种类数以及植物分类学室外见习作业提交情况。

课程目标-5:通过学习水杉的发现与命名、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和生长素的发现等典型的植物科学发展史知识,使同学们深刻体会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兢兢业业的良好品质,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分析应用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准确领会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团队合作与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密切合作,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平时成绩:主要考查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过程中在讨论相关主题时的表现。



3.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线上成绩(40%)和线下成绩(60%)两部分。线上成绩包括在线视频学习(10%),在线测验和作业(20%),讨论发帖(10%线下成绩包括:讨论和野外植物鉴别等(20%);期末考试(40%)。


序号

课程目标

考核形式

合计

在线学习

平时练习与发帖

室外实践

期末考试


1

课程目标-1:了解细胞学说的形成历程及主要内容,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等重要的生理活动过程;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不同类型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植物组织系统的概念;了解植物器官典型的形态学知识,掌握不同植物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结构功能观。

3

6

0

12

21

2

课程目标-2:掌握生物界不同的分界系统及其依据,了解每个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在门、科等水平上掌握典型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代表种类和社会经济价值;理解植物不同类群的演化路线及亲缘关系,树立正确的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

4

8

0

16

28

3

课程目标-3:了解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的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理解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转化与能量传递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作用及其机理,树立正确的稳态平衡观。

3

6

0

12

21

4

课程目标-4:基本掌握野外鉴定植物种类的方法,能够正确辨识所在社区(如校园和附近公园)的大部分植物,能科学归纳常见植物的典型特征,能够利用当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今后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0

0

20

0

20

5

课程目标-5:通过学习水杉的发现与命名、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和生长素的发现等典型的植物科学发展史知识,使同学们深刻体会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兢兢业业的良好品质,体验科学家们的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自觉地将这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0

10

0

0

10

合计

10

30

20

40

100



类型与权重

评分项目

分值

具体要求

线下成绩(60%)

线下讨论和野外植物鉴别


20

积极参与话题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准确辨识300种左右的常见植物,认真完成室外见习作业

期末考试

40

闭卷考试


线上成绩(40%)


在线视频学习

10

按照课程学习进度,观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的课程讲解视频。

在线测验和作业

20

完成5次章节练习和2次测验


线上讨论发帖


10

每章节发布1-2个讨论话题,每位同学均应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主动发表有效话题的同学给予相应奖励。

4.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40%)

室外实践 (20%)

期末考试(40%)

目标总分

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1

9

0

12

21

0.3×(本目标平时成绩)+ 0.7×(本目标期末成绩)/21

课程目标-2

12

0

16

28

0.3×(本目标平时成绩)+ 0.7×(本目标期末成绩)/28

课程目标-3

9

0

12

21

0.3×(本目标平时成绩)+ 0.7×(本目标期末成绩)/21

课程目标-4

0

20

0

20

本目标实际成绩/20

课程目标-5

10

0

0

10

本目标实际成绩/10

合计

40

20

40

100



5.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

评分标准

90-100

75-89

60-74

0-59

/及格

不及格

期末考试

根据考生答卷情况,按照期末考试试卷评分标准与细则进行评价。

室外实践

全程参与室外植物辨识实践活动,能准确辨识300种以上的常见植物,整理归纳300种以上植物的图鉴,特征表述准确全面。

全程参与室外植物辨识实践活动,能准确辨识250种以上的常见植物,整理归纳250种以上植物的图鉴,特征表述全面,比较准确。

全程参与室外植物辨识实践活动,能准确辨识200种以上的常见植物,整理归纳200种以上植物的图鉴,能比较准确得描述典型特征。

缺席室外植物辨识实践活动1次或以上。或虽然全程参与室外植物辨识实践活动,但能准确辨识的植物不到200种,图谱编写不认真。

平时练习与发帖

认证完成发布的练习和测验,平均分在90分以上,发表讨论条数不少于20条。

认证完成发布的练习和测验,平均分在80分以上,发表讨论条数不少于20条。

认证完成发布的练习和测验,平均分在70分以上,发表讨论条数不少于15条。

没有全部完成发布的练习和测验,平均分在70分以下,发表讨论条数少于15条。

在线学习

课程平台自动记录每位同学的在线学习情况并赋予分数。

九、课程学习资源与建议

1. 主讲教材

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8月出版

2. 参考书目

马炜梁主编 植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8月出版

3. 网络资源

课程教学团队自建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植物生物学在线开放课程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8667/46036/15#teachTeam

4. 学习建议

《植物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内容广泛、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主干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扎实学好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植物种类。本课程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同学们要合理安排线上学习时间,合理利用手机等工具,实现移动式、碎片化学习。
























附录: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安排

(含章节主要内容

教学方式方法

课外作业与辅导

备注




第一周




1

绪论

第一节 植物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节 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第三节 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学习植物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见面课

线上学习


3

1

植物细胞与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增殖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第四节 植物组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第二周


3

线上讨论


在线练习


1

2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和营养器官的发生

第二节 根

第三节 茎

第四节 叶

第五节 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关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章节练习


第三周


4

第四周


4

线上讨论



第五周

1

视频弹题


2

室外实践

植物图谱整理


1

3

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

第一节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二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第六周

1

线上讨论





2

4

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其意义

第二节 光合色素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和光合作用过程

第四节 光呼吸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为主

视频弹题


1

5

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 花

第二节 花药的发育与雄配子体的形成

第三节 胚珠与胚囊(雌配子体)的发育

第四节 传粉与受精

第五节 种子的形成

第六节 果实

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第七周

4

章节训练

第一次测试

第八周

3

室外实践

植物图谱整理

1

6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第一节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生长及其调控

第三节 光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四节 植物的生殖生长及其调控

第五节 植物的成熟、衰老及其调控

第六节 植物生长发育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第九周

3

线上线下讨论


1

7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

第三节 植物命名法

第四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第十周

1


2

8

原核藻类(Prokaryoticalgae)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第三节 原绿生物(Prochlorophytes)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1

9

真核藻类(Eukaryoticalgae)

第一节 真核藻类概述

第二节 真核藻类的分门及依据

第三节 绿藻门(Chlorophyta)和轮藻门(Charophyta

第四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第五节 褐藻门(Phaeophyta)

第六节 红藻门(Rhodophyta)

第七节 真核藻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经济价值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第十一周

1

章节练习


2

10

苔藓植物(Bryophyte)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分类概况和代表植物

第三节 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章节练习


1

11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和主要代表植物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章节练习


第十二周

2


2

12

裸子植物(Gymnosperm)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代表

第四节 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章节练习


第十三周


4

第十四周


4

13

被子植物(Angiosperm)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

第四节 花程式、花图式和检索表

第五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第六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室外实践课程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章节练习

校园植物图谱整理


第十五周


4





第十六周

1

14

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第一节 植物进化的证据

第二节 植物进化的方式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1

15

真菌界(KingdomFungi)

第一节 黏菌门(Myxomycota)

第二节 真菌门(Eumycota)

第三节 地衣(Lichens)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1

16

植物与环境

第一节 环境概述

第二节 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第三节 植物种群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节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1

17

 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一节 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

第三节 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视频弹题

线上线下讨论





制(修)订日期: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