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可利用碳和磷能被碳磷相关的胞外水解酶活性表征。根际土壤中,较高的微生物活性导致快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但非根际土中,占主导地位的休眠微生物导致相对缓慢的生物地球化学。这是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对碳磷有不同需求的原因,然而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对碳磷相关胞外酶的需求很少被区分。此外,磷肥施用和根系分泌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从土壤有机质中获取磷的机制尚不清楚。
因此,江西师范大学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广州)股份有限公司鲁顺保课题组通过纤维素添加(E),磷肥施用(P)以及纤维素和磷配施(EP)来揭示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对碳磷的需求机制。结果表明,纤维素添加,施磷肥以及纤维素和磷配施对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土壤碳库(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和磷库(可利用性磷(Olsen-P)和微生物量磷(MBP))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水稻生长阶段,相比非根际土(相对更低可溶性碳含量),在根际土(更高浓度可溶性碳含量)中水稻作为对磷竞争的一个“优胜者”,大量的磷富集于根系周围。这可能会改变微生物对于养分获取的策略,即微生物在根际土中矿化更少的有机磷。研究结果对于水稻土的养分管理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该研究近期以Stoichiometric theory shapes enzyme kinetics in paddy bulk soil but not in rhizosphere soil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上,并被主编筛选为当期封面论文(Featured Front Cover)。该杂志为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4.997,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连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1099145x/2022/33/2
可利用碳磷计量比塑造了稻田非根际土的磷碳需求比而不是根际土的磷碳需求比